
10月24日,无锡光影“十四五”摄影大赛作品展暨胡埭镇富安乡村振兴摄影文化周在江苏无锡富安村开幕。展览以“丰收”为主线,将田野化作流动的摄影棚,为市民游客带来“人在画中行,影随稻浪动”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据悉,此次展出百余幅摄影作品均由无锡市摄影协会专业摄影师携本地居民共同采撷,以多元视角记录下富安村金秋时节的丰饶图景。其中,既有无人机航拍视角下的七彩花田壮丽全景拉伯配资,也有微距镜头捕捉的稻穗低垂、谷粒饱满的细节之美;既记录了收割机轰鸣作业的真实场景,也留存了孩童在田间奔跑嬉戏的纯真瞬间。
一组聚焦富安“新农人”群体的专题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他们中有辞去城市工作的青年返乡创办生态农场,有将一碗手工面打造成承载乡愁与地域记忆的特色IP主理人,还有以一杯咖啡连接状元古道的“村咖”运营者。镜头记录下他们劳作的专注、创业的激情与对乡土的深情回望,诠释着新时代乡村创业者的热忱与坚守。
除了摄影展外,此次“富安岁时记·稻韵金秋”系列主题活动还包含数字游民乡村共绘营、农耕体验日、农耕文化器具展等子活动,全面呈现富安村在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图景。
在“数绘田野,游民新生——数字游民乡村共绘营”中,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创作者、数字游民、绘画爱好者带着画板走进稻田,用手中的笔触感知土地的脉动,用线条记录乡野的呼吸。数字游民代表臧圣杰通过“数字×乡土”跨界对话,分享了自己从回归乡村的成长轨迹与创业实践。
“农耕体验日”巧妙地将音乐厅搬进了稻田,用《稻香》的旋律、吉他的和弦、丰收土地的诗篇,完成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乡村美育新实践。来自南师大九龙湾分校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携手中小学生,组成“1+1+1”劳动小组,亲历割稻、脱粒、扎稻草人、制作粢饭团等全过程,通过实践了解传统农耕流程,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认知。这些生动瞬间被摄影展镜头悉数收录,成为摄影展中最具温度与活力的篇章。
农耕文化器具展如同一部“无声的史书”,将犁耙、石磨、风谷机这些沉睡的农具,放置于它们最熟悉的田间地头。孩子们亲手推动石磨、用木槌捣米,在触摸与操作中,得以近距离感知农具的重量、结构与使用方式,重新认识土地与劳动的温度与价值。
丰收,是季节的终点,也是希望的起点。未来拉伯配资,富安村将持续深化“田园理想村”建设,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数字赋能乡村的新场景,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让这片承载历史记忆的土地,真正成为人心所向的诗意栖居地。
亿腾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